 美臺軍事挑釁勾連升級 圖源:網絡 作者 劉匡宇 中國社科院臺灣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日前,一架美軍C-40A運輸機飛越臺灣。大陸有關部門已經嚴正指出,此舉三是對我主權安全和兩岸和平的重大挑釁,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系基本準則的侵犯,也是島內民進黨當局與外部勢力勾結反中、粗暴挑釁和戰略協同愈演愈烈、不斷升級最新表現。 一中原則是經過聯合國有關決議確認,國際社會咸所認知和信守的重要國際規范,是現行國際體系和國際法準則的重要一環,同樣也是中美建交的政治基礎和美方做出的政治承諾。臺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法理上,中國擁有臺島的主權,包括其空域的管制權。盡管由于祖國尚未完全實現統一,這部分管制權由臺灣當局暫時行使,但兩岸事務終究是兩岸之間的家里事,沒有任何外部勢力有任何干預置喙甚至挑撥破壞的合法性。美國的軍事航空飛行器悍然飛躍中國領土上空,這并非普通民航飛機的合法飛行或在公共空域所謂的“無害通過”,這不屬于美軍主張的“航行自由”,而是帶有清晰的戰略戰術目的的對中國主權安全和現行國際規則的破壞。 對其中是非利害,美軍其實非常清楚,所以他們耍了一個花招,即派遣所謂由民航機型改造的不帶武裝的“軍用運輸機”,試圖在模糊地帶制造擦邊球。而同時又授意臺方放風稱該機在臺灣機場短暫停靠。這種兩面手法顯然是有意為之,既是試探大陸態度,也是想釋放挑釁和威脅信號。美軍的潛臺詞是,如果大陸不敢動真格的,那么他明天就可以飛戰斗機,甚至時機需要,還可以演變為在臺島加油、補給、維修,進而以此宣示臺島在美軍覆蓋范圍內,臺灣海峽是美軍可以肆意進出的“國際海域”意涵。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孤立事件。就在其后一日,美艦“佩拉爾塔”號也應聲穿過臺海,在大陸演習水域從事間諜活動;而上周,第七艦隊也剛剛由北向南經過臺海進入南海。事實上,蔡當局上臺以來,美軍已經多次放出“美艦泊臺”、“美軍駐臺”的信號球并有試水行動。最近半年,美軍機軍艦在臺海南海區域的存在感開始呈現常態化趨勢,美軍電戰機、偵察機、反潛機乃至轟炸機,配合航母、驅逐艦等各類艦群出現頻率已經高達一月十數次,且由以往的單一艦船活動轉變為多種類、多元化的機艦混合行動海空并用方式,其在軍事手段上的應用不斷加碼。再加上美政府連續對臺軍售,其部門官員多次公開渲染兩岸開戰氛圍,并且推動立法欲強化對臺灣的“保衛責任”,島內輿論認為,這是繼1996年臺海危機后,美政府和軍方在臺海軍事動作最大、最動真格的一次。島內軍界甚至傳言稱,美軍不斷挑釁激化臺海緊張情緒,是希望利用臺軍打一場“代理人戰爭”,測試解放軍的真實軍力,挑撥兩岸陷入內斗。 不過,比這種可能性更為緊迫和危險的,是這次軍事行動中所展現出的美臺所謂政治綁定、軍事互信和戰略協同的深化。從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戰略”,到其最新的對華戰略報告,都提出要試圖拉攏中國的亞洲周邊地區對中國大陸進行隱性圍堵,其中臺灣無疑擁有極為特殊的戰略位置。美軍長期以來希望深化與臺軍的關系,提升其不對稱戰力,不但是為了增強其以武拒統、反制大陸的能力,更是配合美軍在西太平洋封鎖和壓制大陸海空力量的戰略需求。美軍的頻繁出現,既是要對大陸進行威懾和監控,也是在通過各類型的軍事行動不斷測試臺灣這艘“不沉的航母”的戰略戰術價值如何在實戰中變現。蔡當局對此敞開懷抱,任人予取予求,顯然是完全將自己當做美方的“看門狗”、“馬前卒”,將2300萬人的前途和兩岸和平綁定在美國的戰略前沿上,以此換取美方對其分離主義路線和“綠色獨裁”的庇護。 所以,美方并非無端在臺海制造事端,其所有的挑撥挑釁都是服務于其整體的國家利益和地緣政治戰略需求,服務于其遏制中國的總目標。軍事是其中一張牌,還有政治牌比如“借疫反中”,經濟牌比如貿易摩擦,價值牌比如挑動香港事態,而中美間所有重大的分歧、博弈和摩擦,我們都能看到蔡當局在內外多重勢力的指示挑動和鼓舞下,去一一尋找附美反中的切入點、著力點,結臺灣物力在美國戰略戰術價值利益鏈條上尋找定位,借與美方的深化綁定作為其進一步推行“事實臺獨”、“漸進臺獨”的靠山。 外國軍隊在臺島駐扎部署,是觸發《反分裂國家法》的重要要件。為了確保和平,守護主權,大陸必須更為堅決地、實質性地加強以軍事手段應對臺海事變的能力。和平統一是最優選項,但和平依托于來之能戰、戰之能勝的解放軍。否則,島內外就總會有人心存幻想、蠢蠢欲動。所謂上兵伐謀、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大前提,是令人信服的解決問題的堅強意志和強硬實力。 華夏經緯網專稿 如需轉載請注明來源
責任編輯:黃楊 |